您当前的位置: 主页 > 环保材料 >

为三晋大地国省道穿“新衣”

时间:2021-02-24 00:48 来源: 作者: 点击:

  讯(记者 刘建林 通讯员 陈洪胜 都琳琳)烈日当空,长路当歌。8月27日,随着最后一方沥青混凝土摊铺压实完毕,中交一公局集团投资建设的山西省境内国省道路面改造PPP工程,比原计划提前四天完工。焕然一新的黑色沥青路面翻山越岭,穿越河流,如绸带铺展向远方,展现着劳动者的骄傲成果,绽放着新时代国家大道的神韵风采。 

  开局即决战

  “请大家看,我现在手里的沥青混合料呈‘满天星’颗粒状,而不是粘连成小块状,就说明搅拌均匀分散到位了。”8月24日,山西阳泉境内的路面改造工程施工现场,身高1米90,体重达200多斤的四工区经理陈猛超,灵活地蹲下身子,右手顺势抓起一把尚带有余温的“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基层拌合料,使劲一捏后,扔在了地上。

  在他粗壮有力的手掌心里,很快留下了众多颗粒细小、分布广泛的黑点。“这些星星点点的就是泡沫沥青,也是我们在实施国省道路面改造过程中,加强材料级配、控制技术参数,激活旧有路面废料‘二次生命’的关键技术之一。”别看陈猛超人高马大,可对生产管理中的重点、要点如数家珍。

  这是属于一名施工一线明白人、实干家的精神常态。历经长时间烈日下的炙烤,终日奔走在现场,他的脸色已经被晒成“黑包公”,这也是现场众多管理者、技术员和作业人员的“标配”。从2020年7月初开始,他的分队在项目公司总经理郑育林等人的带领下,拉开了一场“起步便是冲刺、开局就是决战”的施工大干攻坚战。即便施工现场距离他家只有两个小时车程,可进场大半年来都顾不上回去一趟。

  中交一公局集团此次承建的山西省国省道路面改造工程项目,全长173公里,集中分布在太原、阳泉两市9个区县范围内,分成6条主线18个路段,呈扇形布局图。最长的达40公里,最短的只有300米左右。平日,郑育林若要将全线检查跑一遍,通常需要两天时间。

  “抓工作严细实,表单化管理,别人干不了他来顶。”这是大家对郑育林工作特点的简单归纳,每一项任务分步推进、过程跟踪,实行责任认领、结果导向,倒逼成效,务求末端落实。

  创新迎大考

  今年是国省道五年一次的“国检之年”,仅山西省境内就有2000多公里国省道路面需要改造。以往将原有路面“铣刨”后,处置大量的沥青混凝土废料是一个重大难题。新时代,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最大程度利废为宝、避免污染环境,有效保护周边汾河水源、植被土壤等生态环境,实现绿色发展,使山西省公路局带领各建设团队必须走出一条不同寻常路。

  据估算,郑育林负责的173公里改造范围内,就有13万多吨的废旧沥青混凝土料。项目团队在山西省公路局的指导下,积极引进新设备新工艺新手段,快速整合设备资源,形成配套齐全、功能完备的技术装备组合。

  除了前面提到的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基层,还包含特种改性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下面层、就地冷再生水稳底基层在内的新材料、新工艺,今年首次在山西省2000多公里国省道路面改造工程中大规模使用,这在全国尚属首例。

  将施工现场变成加工厂,原地进行废旧料回收再利用、现场作业,这是坚持科技创新、绿色施工带来的巨大改变。以“泡沫沥青就地冷再生”基层为例,将原路面铣刨后,一堆原本属于危化品、带有腐蚀性的废旧料,在“维特根”W2500S型冷再生机和水泥洒布车、水车的一体化设备联合作用下,迎来了“新生”。

  在项目总工程师宋雪波看来,眼前的装备组合是在弹奏激扬的“施工交响曲”。冷再生机源源不断地提供动力,在均匀搅拌再生混合料的同时,推动着沥青罐车在前面缓缓稳然行驶,带动着水车前行。随后,平地机、钢轮压路机、胶轮压路机循环作业。据测算分析,废旧沥青混凝土料目前利用率已达80%左右。全线最高峰超过600万元的日施工产值,都是每条线上一支支分队夜以继日的创造奋斗、积累而成。

  担当见情怀

  点多线长面广,时间紧任务重,标准高模式新。面对两个月内必须完成173公里路面改造的硬任务,郑育林和书记王允志沉心静气,坚定“干就完了”的理念。在前期策划筹备阶段,每名班子成员在协同抓紧完成合法合规手续报批的同时,抓紧对交通管制导改、施工专项技术等一系列方案进行研讨商定,常常讨论到凌晨、决战到黎明,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一流的组织力,把准备做扎实、把困难想充分、把措施定精准。值得一提的是,包括场站在内的每道工序首件制,专家组评分均在96分以上。24个沥青、混凝土、水稳拌合站全部是利用社会资源合作落地、运转,这在郑育林、王允志多年的一线施工生涯里,从未遇有的新变局、大变局。

  群策群力,善作善成。既然是“短平快”项目,那就要“快准灵”施策。到了实质性施工阶段,项目总部实行包保责任制。项目书记孔识荣、安全总监吕安夫、总经济师赵强等领导班子成员,每人负责一段,机械调度分工不分家,人员补位共下一盘棋。每名班子成员每天都奔走在400公里范围的“责任田”内,现场决策解决一件件难题,推动路面改造一米米向前赶。每天都是大干,每刻都在推进。就连边沟施工,创新采用自行式滑模施工,比以往人工支模、浇筑施工快上五倍。

  一方充满力量的热土、一座生机勃勃的城市,总会有一个英雄的建设团队相生相伴。从上世纪六十年代开始承担山西境内国防战备工程开始,到山西省首条高速公路——太旧高速,到今天的国省道路面改造,一公局集团的战斗足迹从未离开三晋大地。无论岁月如何变迁,时代如何发展,施工模式如何改变,代代传承的筑路精神、红色基因、奉献情怀一直都在、一直没变。

推荐文章
精彩图文
纹木门和实木门的区别 酒醇(甲醇、乙醇)速测箱操作手册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