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主页 > 环保作文 >

中国纸业在低碳经济发展中的社会责任

时间:2016-08-20 08:15 来源: 作者: 点击:

  1、低碳经济的兴起与发展

  由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CO2)等“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而造成的全球气候变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其中CO2的排放量累计已达到1万多亿吨,成为气候变暖的“罪魁祸首”。应对“气候变暖”已成为21世纪人类共同面临的最大环境问题,成为全球当前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任务,也是各国环境外交和政治斗争的最重要的内容。

  “应对气候变化”的各种措施可归结为“缓解”和“适应”两大类。“缓解”指的是,通过节能、提高能效和使用可再生能源等措施及其次生效应,减少CO2、甲烷、一氧化氮和卤代烃等温室气体的排放;或是应用碳捕捉和存储技术(包括植树造林、森林保护等)。“适应”指的是,主动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以减少损失。其中关于发展低碳经济的动向成为“缓解”行动中最为引人瞩目的亮点。

  “低碳经济”的概念,最早由2003年英国政府发布的《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能源白皮书提出。2006年前世界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尼古拉斯?斯特恩呼吁全球应向低碳经济转型。在短短的五六年时间内,“低碳经济”已被各国视为新一轮经济的增长点和国际经济与技术竞争的制高点。欧盟提出“在不降低经济增长的条件下,减少能源消耗”,并制定了一系列与低碳经济技术相关的标识和设计标准,以引导低碳产品的发展和消费。2007年7月美国参议院提出了《低碳经济法案》。与此同时,日本内阁会议提出将日本建设成为一个“最环保的国家”,打造成全球第一个低碳社会。

  “低碳经济”是一种新的经济发展形态,它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基本特征;以对碳基能源的低消耗、辅之以碳封存和碳捕获等措施,降低人均“碳足迹”为基本要求;以缓解人类生产、生活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基本目的。低碳经济的关键在于提升能源的高效利用、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和绿色能源、提供低碳产品、实行低碳消费,促进产品的低碳开发和维持全球的生态平衡。这是从高碳能源时代向低碳能源时代演化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低碳经济在污染排放量少、资源和能源合理利用的特点层面上,与以“三R(Reduce、Reuse、Recycle)”为主要特征的循环经济有“异曲同工”之妙。一些专家学者认为低碳经济是继蒸汽机、电力、计算机与互联网之后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历史发展的经验表明,每一次大的经济危机常常伴随着一场新的科技革命。经济周期在经历了低谷之后往往会在一定时间内催生新技术和新产业,从而带动整个经济进入新的繁荣。

  目前,低碳经济技术、循环经济技术及其新兴产业或产业群正在蓬勃兴起,有望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发展的新动力;而调整实体经济发展方向,向“拯救地球”所要求的“低碳化”经济转型,则势在必行、迫在眉睫。

  2、应对气候变化、发展低碳经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方针

  我国应对气候变暖始终抱着积极负责的态度。早在1992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就批准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2007年6月,中国政府发布了《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为保护全球气候作出新贡献”的要求。207年APEC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中国要发展低碳经济”。

  2009年8月27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通过了应对气候变化的决议,要求从强化节能减排、增强适应气候变化能力、充分发挥科学技术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发展绿色经济和低碳经济,以及把积极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等五个方面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决议明确提出:要立足国情发展绿色经济、低碳经济。这是促进节能减排、解决我国资源能源环境问题的内在要求,也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创造我国未来发展新优势的重要举措。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2009年9月2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的讲话中阐述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并郑重承诺:“今后,中国将进一步把应对气候变化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并继续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一是加强节能、提高能效工作,争取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有显著下降。二是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核能,争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到15%左右。三是大力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比2005年增加13亿立方米。四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积极发展低碳经济和循环经济,研发和推广气候友好技术。”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已多次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应对气候变化工作。在2009年11月25日的会议上,决定到2020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并制定相应的国内统计、监测、考核办法。会议明确提出,要把应对气候变化作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战略。还提出了关于加强对节能、提高能效、洁净煤、可再生能源、先进核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等低碳和零碳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投入,加快建设以低碳为特征的工业、建筑和交通体系;制定配套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完善财政、税收、价格、金融等政策措施,健全管理体系和监督实施机制;加强国际合作,有效引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的低碳和气候友好技术;增强全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意识,加快形成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等措施。据报道,目前发改委正在起草低碳经济指导意见,规划我国低碳经济的发展。

  迄今为止,我国低碳经济发展已初见成效。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十一五”的前三年,单位GDP能耗降低了10.1%,2009年上半年又下降了3.35%,2010年单位GDP能耗比2005年下降20%的目标有望实现。如此,则相当于节约6.2亿吨标煤、少排15亿吨CO2,将是对世界“减缓”工作作出的巨大贡献。

  3、把中国纸业打造成“低碳产业”

  3.1传统造纸工业仍然是一个高消耗、高能耗、高污染的产业

  2008年中国造纸工业的生产总值为4571亿元,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52%,但是2007年造纸工业用水量却占全国工业总水耗的7.85%;废水排放量占全国工业总排放量的19.25%;化学需氧量(COD)排放占全国排放量的34.74%。同时,传统造纸业又是资源、能源消耗型产业,以木浆铜版纸生产为例:每生产1吨铜版纸需消耗:木材4~6立方米,化工原料0.75~0.80吨,水20~26立方米,电1700~2000千瓦时,标准煤1.0~1.3吨。制浆生产过程中纤维原料和化学药品,大约一半成为污染物和固体废弃物,污染大气和水源。

  3.2现代造纸工业可为中国发展“低碳经济”作出贡献

  现代造纸工业至少可在以下几方面为发展“低碳经济”作出贡献。

  3.2.1造纸工业本身具有优异的建设循环经济的客观条件

  造纸工业本身具有建设低碳经济的客观条件,即表现为:

  (1)纤维原料为可再生资源,可以有效的形成碳循环;

  (2)产品使用后(废纸)可成为再生资源;

  (3)碱回收系统使主要化学药品得以回收,并使制浆系统能源自给有余;

  (4)生产用水可高度循环回用。

  可见,只要充分发挥好制浆造纸过程中的资源、能源“能循环”的优势,解决好循环过程中的各种障碍,即可把资源、能源消耗降低到最低水平。

  3.2.2用技术进步推动纸业低碳产业的发展

  开展以资源减量化、废物资源化和无害化,以及节能、减少碳排放的科学技术研究;在纤维原料的选取、制浆、漂白、抄造等整个过程的清洁生产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污染物的产生和降低能耗,使纸业真正成为绿色产业。

  3.2.3为发展我国碳汇林业作出贡献

  森林的重要功能是可大量吸收大气中的CO2并放出氧气。据研究,我国每公顷森林面积每年可吸收CO2150.47吨,以森林为主体的中国陆地植被碳汇,大约抵消了我国同期CO2排放量的14.6%~16.1%。而我国是人多地少的国家,森林覆盖率低,13亿人口要吃饭,同时生态环境问题严重,森林资源十分宝贵。据统计,世界工业用材的一半以上消耗于造纸。但对我国来说,以木材为造纸的主要原料显然是不可行的。特别是随着全球对气候变暖问题的关注,保护森林、增加碳汇的呼声日益高涨,大量进口木材或木浆也是行不通的。

  另一方面,我国每年要产生约7亿吨农业秸秆,由于目前秸秆的利用途径有限,焚烧秸秆污染大气、增加温室气体排放,这一全国性难题始终没有很好地解决。而秸秆造纸不仅可以将秸秆中碳汇转存于纸张,同时每2.5~3.0吨秸秆可以替代2.0~6.0立方米木材,可为国家增加碳汇作出重大贡献。立足于非木纤维造纸恐怕还是我国纸业“无奈”而又“光荣”的选择,关键是加速解决非木材原料制浆造纸的环保问题,目前在这一方面已经有所突破。山东泉林纸业集团以科技创新为基础,改革非木纤维碱法制浆工艺,形成以“置换蒸煮”和氧脱木素为核心的“秸秆清洁制浆新技术”;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指导,充分利用各种废弃物,以三条互相耦合的循环经济链(一是废液、废渣生产沼气和有机肥;二是火电厂氨法脱硫生产亚硫酸铵,电、蒸汽用于制浆造纸;三是水循环回用和达标排放),实现“一草多产”(纸、沼气、肥料等),浆、纸、包装、肥料生产一体化。其“原料来自农业,产品反哺农业”的实践,极具“产业生态化”、“农纸一体化”的示范意义。可以预见,我国今后非木材制浆会有一个很大的发展空间。

  3.2.4废纸回收与利用是造纸工业低碳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废纸回收与利用是造纸工业“资源消费→产品→再生资源”闭环型物质流动模式的重要内容。每利用一吨废纸浆可以节约2~6立方米木材、能耗62%~74%、水耗50%,减少空气污染75%、水污染35%,并减少3立方米垃圾填埋场空间,投资额仅为木材制浆的1/7。2008年我国利用废纸浆4439万吨,占总纸浆消费量的60%,相当于少砍伐了0.9~2.66亿立方米木材,为我国低碳经济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但与世界上废纸利用率高的国家[如韩国(81.0%)、英国(74.4%)、德国(67.3%)]相比,我国的废纸回收率和利用率都还有进一步扩大的空间。动员全社会关心并参与废纸的回收与利用,提高全民珍惜资源,爱护环境的意识;制订相关的政策和法规;建立全社会废纸回收系统;健全废纸交易市场;鼓励大型企业经营废纸分选和废纸贸易,规范废纸交易行为。

  3.2.5产业结构调整

  中国纸业产业结构不够合理是造成资源与能源消耗高、污染严重的重要原因。目前中国有规模以上造纸企业3494家,按国家大中小型企业标准划分如表1。由表1可以看到,中国纸业的小型企业比例很大,而100万吨/年规模以上的企业只有8家。从营业收入、利税总额来看,小企业却占很少比例。说明小企业的经营水平低下,技术装备落后,投入产出效率低。同时事实证明,纸业对环境的污染,有60%是由这些产能落后的企业造成的。按国家规划“十一五”期间,将淘汰3.4万吨以下草浆生产线及2.0万吨以下纸板生产线等落后产能650万吨,这将大大提升我国造纸企业的现代化水平。

  4、结束语

  4.1发展“低碳经济”是一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甚至是转变人类生存发展理念的系统工程。

  4.2以碳基能源的低消耗,对碳封存和碳捕获技术的使用、对绿色能源及原材料的充分利用为基础的低碳经济,与以“三R”为特征的循环经济有机融合,是未来与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但由于技术有待成熟和成本较高、被市场认可需要时间等因素,低碳经济成为全球经济运行主要模式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4.3造纸工业应当在以下几方面努力,为发展“低碳经济”作出贡献:

  (1)发挥造纸工业本身具有的“能循环”的客观条件,做到资源、能源减量化和废弃物资源化;

  (2)用技术进步推动低碳纸业的发展,使纸业真正成为绿色产业;

  (3)加速解决非木材原料制浆造纸的一系列问题,为发展我国碳汇林业作出贡献;

  (4)进一步提高废纸利用率,减少对木材的需求是纸业对国家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

  (5)加速纸业产业结构调整,淘汰落后产能,提高纸业的现代化水平。

上一篇:水质与农业面源污染分析及防治措施 下一篇:没有了
推荐文章
精彩图文
美味小果子——无花果
推荐链接
  • http://cs1j.com/传世sf
  • http://www.btfcs.com/传奇世界私服
  • http://www.qpcsw.net/传奇世界sf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