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主页 > 环保作文 >

从世博会看中国能源产业的“低碳”道路选择

时间:2017-06-01 01:06 来源: 作者: 点击:

  “低碳”世博与经济利益

  由于上海世博会采用了“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从而使“低碳”成为最时髦的题材——无论是组织者还是参与者,都在这点上挖空心思:既有小到“贫民窟之椅”,发电膜,LED装饰和照明,燃料电池,纸塑复合材料等具体的产品设计;也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新能源汽车示范运行项目,世界上最集中的半导体照明技术应用,世界上单体面积最大的太阳能屋面,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光伏建筑一体化项目展示和“零碳馆”这样的城市生活新概念。

  与此相呼应的是,世博会的各种“低碳”论坛也是开了一轮又一轮,从气候变化,低碳创新到绿色经济,题材一个比一个吸引眼球——大家都在争先恐后的谈节能减排,谈自己能在节能减排中做出哪些“杰出”的贡献。

  很显然,大家都看到了“低碳”背后巨大的经济效益——据有关部门预计,仅在中国,要实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强度降低40%-45%的目标,就需投入2.2万亿元人民币。

  发达国家及其跨国企业显然深谙此道,相信参观过上海世博会的观众都会对此深有体会——从其场馆设计和企业宣传展示,无不显示有备而来的迹象——甚至日本的一家以消费类电子产品生产著称的企业都宣称将转型,并致力于成为“一家专注于环保产品生产的公司”,帮助中国实现其节能减排目标——他们在世博会上主推的产品是一种概念型的太阳能电池。

  “低碳”方案的选择需避免“食洋不化”

  面对来自发达国家及其企业所发起的汹涌的“低碳“概念攻势,也有中国政府的官员站出来对此发表评论。

  例如,中国住房与城乡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就于6月30日在上海表示,中国在低碳方案的“取经”方面要防止“食洋不化”。他指出,对中国而言,目前面临的紧迫任务是能源危机和碳排放危机,中国未来所选择的各类绿色经济、建筑模板都需适应中国国情,要避免盲目套用外国“绿色建筑蓝本”,造成资源、能源浪费。

  事实上,这样的担心是很有必要的:

  首先是对于煤仍然在能源结构中占很大比重的中国而言,能源生产肯定是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但以中国目前状况,是否适合将煤电生产形式大规模转到太阳能生产形式,以及要转应该如何转等方面的问题,是不可能通过引入一些先进的能源生产技术就能解决的。

  其次,对于中国这样一个幅员辽阔,地区间发展不均衡、资源分布不均衡的国家而言,如何进行能源的生产、存储以及输送的产业布局,所面临的复杂气象及地表地理特征等情况,也是这些欧美国家和企业未曾遇到过的。

  在欧洲,于2007年建成的,号称世界最长海底电缆——荷兰至挪威的海底电力传输电缆长度为580千米。而中国的西电东输项目中,普遍电力传输距离是在500-2000千米左右,且要跨越世界公认的、地理及气象环境复杂的云贵高原。

  在这种传输距离上,仅在能源存储和传输方面的消耗就是非常惊人的——2006年的统计数字表明,我国输电线损率比国际先进电力公司高2%到2.5%,相当于一年多损失电量450亿千瓦时,与中部地区一个省全年的用电量大致相当。

  虽然最近几年有消息称,由于我国在输配电线路上开始采用特高压和甚高压输电等先进技术,已经使线损比例降低了一些,但众所周知,高技术投入就意味着高的初始成本投入和高维护成本,以及对国外企业的高技术依赖,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仇部长所指出的“能源危机”和“碳排放危机”。

  最后,中国是否具备了将每座建筑都构建成“零碳馆”那样高科技建筑的财力和能力也是一个疑问。伦敦能建设“零碳馆”,不但是因为其在太阳能、风力发电等能源生产领域具有较为丰厚的技术储备,还得益于其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其他配套基础设施的发展水平——例如科学的能源产业布局,垃圾分类和处理能力,城市的规划,大部分的私人住宅是独栋式建筑等等方面——英国已经能做到每种产品的包装上都能印有生产单个产品的碳排放量,让人们有选择性的购买;而在中国,目前还只能在北京等城市施行不太彻底的限塑令。

  所以,仇部长才会表示,要防止在节能减排的选择道路上,为了节能减排而节能减排,盲目追随发达国家的脚步,要防止“食洋不化”。

  “中国特色”节能减排道路的思考

  因此,中国需要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节能减排的能源产业发展道路,要防止“食洋不化”,就需要将这一目标合理的落实和分配到能源生产、储运和应用以及回收等多个环节上:

  首先,在能源生产层面上,很显然中国短期内很难改变煤在能源结构中所占比例偏大的格局——如何提高煤电生产效率,可能更适合目前的中国国情;

  其次,在能源存储和运输层面上,也不可能全部建设特高压和甚高压电网,地区间的差异也不可能短期内消除——改变电力作为主要的能源传输和存储形式,也许是个可思考的方式;

  再次,在能源应用方面,在土地和房屋供需矛盾还很大的情况下,我国也不可能大面积推广“零碳馆”那样的高投入型建筑——是否我们先可以追寻一条从“70%碳排放建筑”到“50%碳排放建筑”,再到“30%碳排放建筑”直至“零碳排放建筑”的发展思路?

  这一思考并非完全是空中楼阁,在本届世博会上,我们就在中国馆看到了这样的解决方案——新奥集团所提出的“泛能网”概念及演示雏形(见下图):

  这一概念可简单描述成为以下两个部分:

  第一,在能源生产和存储层面: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和煤等化石能源的“清洁化利用”并举,并提出了具体如何进行煤电生产的“清洁化改造”,包括使用“地下气化采煤”和“煤的催化气化”将煤的开采变为“煤基气电联产”。此举的意义在于:

  在强调可再生能源在生产端加强利用的同时,利用“煤制天然气”热电转换利用效率更高的特点(即在释放相同碳排放量的情况下,能生产出更多的电能);“煤制天然气”的存储性和运输性更好,可利用本就要铺设的气体能源输送管道实现“西气东输”,降低因“线损”等电力传输所特有能源消耗所带来能源浪费——这样就形成了空中走电网,地下走管网的两种能源传输方式,从而提高能源的利用率;

  第二,在能源应用层面上,打破包括电力、热力、燃气等能源的独立性供应壁垒,强调应用端利用IT技术将以上能源供给与设立在应用端的各种可再生能源(例如生物能发电技术,光伏发电技术),进行“智能化”整合,之后再加以综合利用,从而进一步提高能源使用效率和能源的安全供给。据新奥的理论测算,通过这样的能源整合,将在现有节能技术基础上,再节能10%-30%。

  显然这一概念,比单纯的LED节能,利用可再生能源进行能源生产的技术,所覆盖的范围要广的多,也更是从中国的国情出发所进行的思考。

  此外,我们还了解到,除在世博会中国馆中,新奥设立了这一概念的应用模型展示,还将在河北廊坊,斥资2亿元人民币,建立一座能真正演示泛能网所阐述的,从能源生产端,存储和运输端,乃至应用端的“生态城”,以展示这一概念所包含的全部内容。(见下图)

  新奥预计,该“生态城”建成后,将实现“煤基能源占总能源结构29%,可再生能源占总能源结构71%,整体标煤耗量从正常的4.8吨/天降低到2.2吨/天,碳排放降低53%,比传统能源利用方式能效提高20%”的目标。

  目前,这个指标还只是新奥的设计指标,真正的节能指标和各个技术环节的实现难度也许要到这一“生态城”建成后,才能通过实测评估得出。而且,这一概念的跨度很大:不但在能源使用的全生命周期里要横跨能源开采、运输、应用和再生等多个环节,煤电、太阳能、风能等多个行业,还要直面应用层面上技术改造难题——这一概念似乎更应该是国家在能源战略层面上所做的产业布局和规划,更像是温总理在全世界面前作出庄严的节能减排承诺后,其能源智囊团为国家所做的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未来10年中国能源发展战略规划。

  尽管,我们有理由认为,这个思路的论证、实验和实施,更应该由政府来进行——但是,无论如何,“泛能网”这一概念,是目前我国企业自己创造出的,一个覆盖能源从生产到应用全生命周期的一个解决方案,它至少为温总理所提出节能减排目标,提出了一个具体的,从中国国情出发的,有可付诸实施价值的一个思考方向。

  无独有偶,在今年早些时候,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智能能源研究组组长武建东先生,也曾表达过类似的观点——他指出,谁能将现有的电力、水务、热力、燃气等单向运转而且浪费巨大的能源网络改造为高效、互动的创新网络,谁就能够优先于其他国家达到全球能源体系的顶端水平。

上一篇:兰溪谷的环境十年变化 下一篇:没有了
推荐文章
精彩图文
美味小果子——无花果
推荐链接
  • http://cs1j.com/传世sf
  • http://www.btfcs.com/传奇世界私服
  • http://www.qpcsw.net/传奇世界sf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