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主页 > 环保作文 >

长江下游沿江城市内涝灾害的反思与对策

时间:2017-06-05 00:52 来源: 作者: 点击:

  摘要:长江下游地区每年梅雨季节,强降雨常引发沿江城市严重的洪涝灾害,给城市社会经济、生活造成很大危害。从城市建设与管理方面认真分析了沿江城市内涝灾害产生的原因,探讨了减轻城市洪涝灾害的基本思路,从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两个方面提出了减轻城市洪涝灾害的途径与主要措施,对促进人水和谐,正确处理城市建设开发与保护的关系,做好城市发展规划与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内涝;灾害;防治对策;沿江城市;长江下游

  中图分类号:P426.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179(2009)21—0099—02

  1 沿江城市内涝灾害现状

  长江下游地区每年6~7月进入梅雨期,由于冷、暖空气在该区域对峙,形成一条稳定的降雨带。在这条雨带上,还不时出现一个个强降雨中心,导致一次次大雨或暴雨。多年来暴雨经常引起沿江城市发生洪涝灾害,给城市社会经济和居民生活造成极大危害和损失。

  2011年6月29 13安徽芜湖市降倾盆大雨,清晨6:00—7:00降雨量达60.5 mm/h,由于暴雨来势猛,瞬间雨量强度大,城市主要道路均出现积水,部分路段一度积水严重。低洼处积水深达30—45 cm,居民家中进水,路面的积水漫过人行道,很多市民不得不趟水过路,车辆经过时掀起阵阵水浪,路上行人、车辆拥堵,十分混乱。

  7月5日大雨,长江路立交桥下一辆公交车在水中熄火。虽然两台机泵同时排水,但由于地势低,桥下水越积越多,深达80~150 cm,车上的乘客纷纷爬上车顶。救援人员从铁路桥上放下悬梯,站在车顶的2O多位乘客顺着梯子爬上铁路桥脱险。

  上述内涝灾害在南京、安庆等沿江城市每年均有发生,差别只是积淹水时间长短和城市受灾损失大小;老城区往往内涝更严重。内涝出现的频率和造成的损失近年呈增大趋势。7月6日一场暴雨,整个南京市区不积水的路段寥寥无几。城市内涝灾害持续时间一般为1~5 h。因内涝路滑造成跌倒骨折、趟水时被戳伤腿脚的病人明显增多,受水浸导致发烧感冒及肠道消化系统疾病患者也急剧增加;内涝造成城市道路交通系统运转失灵或部分瘫痪,交通事故比平时明显增加;车辆 中华励志网 P>

  2 城市内涝的原因分析

  2.1 沟塘填平、地面硬化

  (1)长江下游沿江城市基本处于水网地区,海拔高程相对较低,原始地貌沟塘纵横、平原千里,江边地块有的还是由长江滩涂因堤进河退形成。这些星罗棋布的沟塘水系是千百年来风雨冲刷、塑造的结果,具有天然良好的调蓄雨水、涵养渗流的功能,与自然已形成天地合一、相对平衡的关系。

  在建国后多年城市建设申,因认识缺位、随意求成,缺乏科学考虑和论证,盲目填水挖山,致使许多城市沟塘被填成平地,建起楼房、道路。作为城市行洪“命脉”的不少河道被填埋或覆盖,或变成暗沟,行洪能力锐减,例如南京市虹桥、珠江路每次都是淹水“重灾区”,原因是曾经流经这些地区的内秦淮、内金川河消失。在芜湖市老城区沿江1.7 km×1.0 km面积范围内,被填埋消失的大小沟、塘有十几处,面积约0.35 km,昔日沟塘河网已全无踪影。大量沟、塘的消失,原有自然水系遭到破坏、切割、萎缩,使得区间暴雨产生的径流无法及时下泄,导致自然排蓄雨水、径流的能力大为减弱。

  (2)在多年城建中,一个不容忽视的情况是地面硬化。原始地面基本全部采用混凝土或沥青硬化,造成整个城市大范围地表密不透气。天上雨水进不去,地下水汽蒸发不出。2007年末芜湖市市区面积720 km,其中市区建成区面积105 km。在市区核心区25 km面积内地面硬化率达9o%以上(山、水除外),核心区外80 km地面硬化率达70%。沿江其它城市地面硬化程度也大体如此。

  原始地面土壤具有渗透、吸纳、涵养水份功能,降雨通过地表迅速吸收,部分水体还通过渗透进入沟塘,通过蒸发进入天空,形成良性循环。原土地面、沟塘水系还具有调节小气候、降温吸热和过滤净化空气的功能。当整个城市硬化穿上密闭的“盔甲”后,雨季降水只能通过人造的排水系统化解,在高温夏季被混凝土硬化的地面却很难散热。

  2.2 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管理

  (1)沿江城市排水系统的建设与城市发展

  共生共长。改革开放前,受经济及认识的制约,排涝系统建设滞后,设计排水系统标准低、配套不完善。目前南京市城市排涝的标准只有20 a一遇。芜湖市城南地区地势低洼,每年雨季内涝严重,原因为老的泵站设计排涝能力不够,积水不能快速排清。2011年7月6日南京外秦淮河水位超过内河水位,多处泵站开足马力抽排,面对倾盆大雨,机排能力显然不足,内涝仍然发展。

  (2)地下管网不配套。虽然城市主干道下水管近年基本换成大口径,可以满足过水,但一些节点上和老城棚户区还存在“瓶颈”。南京市广州路,地下主水管直径达到1.5—2.0 m,已经很大,但暴雨后仍积水严重,原因是下水管流向外秦淮时,连续拐弯下穿乌龙潭、城西干道,流量逐渐变小,这是规划设计不尽科学造成的。有的在主支干道积水基本消退后,局部地方还出现积水过膝,也查不清什么原因;有的小区管网对不上公共管网;虽经整治疏通,可由于历史变迁,地下管网资料不详,城市改造发展迅速等,存有不少盲区。

  近年部分城建工程也给排水造成困难。南京市中山东路两侧、河西典雅居附近出现内涝积水,这是由地铁二号线造成的。地铁施工打乱了原有排水系统,导致排水能力大为削弱。

  (3)芜湖市排水管道总长212 km,窨井12 403座。7月5日强降雨,二街中间的窨井盖被打开排水,但水流并不快。原因是下水道里有废弃物淤积堵塞,致使水流不畅。紧急疏浚后,从下水道中清出油渣、杂物、甚至还有建筑垃圾。反映了排涝管理工作欠缺。

  3 沿江城市内涝的对策

  3.1 尊重自然,和谐发展

  (1)从沿江城市年年发生的内涝灾害中,反思今后城市建设发展,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原有生态环境,树立科学发展观,谋求人水和谐,不能盲目“愚公移山,精卫填海”。具有涵养水源及景观价值的沟、塘、河道是城市蓄洪、排水的重要载体,应严格保护,不能随意填埋或侵占,即使小沟塘填埋也要分析论证,城市较大的洼地并不适合建设民居,可作为“湿地”公园加以保护利用。远期应努力建立“一龙管水、合力治水”的管理体制,近期城市建设规划涉水项目应由水利部门专家参与审查。

  进入新世纪后,建设生态型城市的理念渐人人心,城建中填沟埋塘的事有所减少。2010年芜湖市对贯穿市中心的13.61km的“龙须沟”一保兴埠实施整治工程,经过拓宽、清淤、连接,恢复原过水断面和长度,保兴埠的排水能力大大增强,在2011年雨季发挥了重要作用。保兴焊流速增大,拦污栅前的垃圾减少,因渠道萎缩淤塞造成中上游积水的现象已消失,以往一到暴雨就内涝的团结一村等地情况良好。6月29日西江涵泵站7台泵机同时开动排水,共排水55万m 。

  (2)在城市建设中,道路及闹市、商区的地面硬化是必须的。但机关、学校、社区等空地并非全部需要硬化,甚至广场、人行道等地面也非全部采用硬化,更不能像过去简单用水泥将地面全部封闭起来,应留有种花植草的空间。在机关、社区等停车场、内部道路必须硬化的部分,可选用生态透水硬化方案,采用有孔面砖,混合土基层。这样既能满足地面强度、停车和人行等需要,又能使地面透水透气,减少瞬间积水,还可以散热,孔内也可以长草,达到美化、净化环境的效果。城市河、湖驳岸在满足功能前提下,应尽量采用生态草皮防护,少用浆砌块石护岸,以利渗水。当城市地面各小环境改善后,就会有效吸纳雨水,减轻局部内涝和城市排水压力。

  城市老城区空地与建筑物占地面积比一般为1:1.5,新区一般为1:1.0;老城区人行道面积与快慢车道面积比为1:2.5右,新区一般为1:3.5,如80%城市空地、60%人行道、广场面积采用生态透水硬化方案,以一个建成区面积100 km的城市计算,地面可透水面积将达30 km左右,则城市排水、内涝压力就会有效减轻。

  3.2 提高排水标准,强化应急管理

  (1)在目前城市建设现状下,雨季暴雨内涝排水主要依靠城市排水系统完成。关键要提高排涝设计标准,完善城市排涝体系。沿江城市中心城区的防洪工程标准现基本能达到100 a一遇,但城市排涝标准普遍只有20 a一遇。面对全球气候异常,夏季强对流气象增多,反常的连续强降雨可能突然而至。因而近期应根据雨量、人口、经济发展等情况,将沿江城市排涝标准提高到50—100 a一遇。在排水规划设计理念上,首先要以人为本,其次是降低洪涝造成的经济损失。重点抓好河渠整治,泵站建设和管网改造。芜湖市每年产生内涝的城南地区,由于2008年及时完成新建桂花桥排涝工程,汇水面积28.50 km,装机1 800 kW,排量2O.O0 m /s,提高了设计排涝标准,2011年基本未出现内涝。

  (2)雨季强暴雨具有时间短、雨量急、成灾重的特点。2007年7月18日17:00,济南发生特大暴雨,市区最大降水量达151mm/h。突如其来的暴雨造成大部分路段交通瘫痪,20多名市民遇难。因而加强平时排涝管理及雨季应急预案非常重要,必须做到:①汛前全面完成排涝设施养护工作,每年汛后至来年3月,要完成全部泵站、泵机及配套设备的全面维修、保养和检测,组织对泵机及闸门、拍门、拦污栅等关键设备的检查和调试。②重点做好市区下水管网、雨水井、盖板沟等清淤疏浚养护工作。特别是老城区小街巷以及低洼易涝区的管道疏通维护,做到仔细筛查,无一遗漏,保证管道畅通。对城市主要出水口进行整治,做好城市主要过路箱涵及出水口整治检查。③加大对明、暗渠清淤的监管力度。汛 中华励志网 P>

  完善更新城市地下管网信息系统。对可能影响城市排涝的建设项目和建筑工地,预先采取有效措施,消除隐患、加强监管,以保各个局部区域排涝安全。

  (3)强暴雨往往短时就形成猝不及防的复杂局面,城市应针对特殊雨情、涝情、灾情,制定应急抢险预案。雨季来临后,确保统一指挥、统一调度,强排设施和抢险人员随时待命,24 h巡查,快速反应、快速应对。

  4 结语

  沿江城市内涝产生的重要原因是人与自然的问题。保护生态环境,创造人水和谐是未来城市发展的理念。应对暴雨内涝灾害要采取综合治理措施,将利用和顺应自然,预防和抢险,工程和非工程手段等有机结合,有效减少和降低城市内涝危害。

  参考文献:

  于卫红.探求城市应对暴雨洪水之道.城市道桥与防洪,2009,(2):38—41.

  作者简介:张志国,男,安徽省长江河道管理局,工程师

推荐文章
精彩图文
美味小果子——无花果
推荐链接
  • http://cs1j.com/传世sf
  • http://www.btfcs.com/传奇世界私服
  • http://www.qpcsw.net/传奇世界sf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