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主页 > 环保作文 >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的会计问题研究

时间:2017-08-24 00:41 来源: 作者: 点击:

  摘要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时代的标签,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在促进经济转型的同时,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以会计视角探讨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并对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进行定性分析,在此基础上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的碳交易权和排放权的计量、确认和披露问题,最后针对这些问题从宏观和微观层面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关键词低碳经济优势和劣势信息披露政策建议
  一、引言
  在世界向低碳经济转变之际,中国正处于快速的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中,二氧化碳的排放量由1978年的13.8亿吨激增到2009年的63亿吨,1978~2009年期间,化石能源燃烧排放的二氧化碳年均增速达到5. 2%。中国的单位GDP能耗是日本的8倍,人口是美国的4倍多,按照这种增长模式,中国缺乏持久的可持续发展创新能力,环境恶化和能源短缺将是今后30年中国发展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
  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涉及到碳交易权和碳排放权的确认、计量和披露问题,据统计,我国上市公司对碳产权以及碳信息的披露较少,在企业的会计报表中难以找到该方面的信息。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就需要对此信息进行会计处理,这不仅有利于社会各界得到有关碳交易的信息,还有利于对企业的碳排放量进行监督,促使企业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大力发展低碳技术。大部分学者的研究都集中在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以及政策建议方面,本文从会计确认、计量和披露等方面分析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并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提出建设性建议。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和现状分析
  (一)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分析
  在1979年第一次世界气候大会上,气候变化首次作为了一个引起国际社会所关注的问题。从此环境变化、环境恶化都成为的我们所重视的问题。2003年的2月24日,英国首相布莱尔的一篇名为《我们未来的能源——穿件低碳经济》的白皮书,提出低碳经济的概念,并且英国政府为低碳经济发展设立了一个明确的目标,从根本上把英国编程一个低碳经济的国家。2006年10月,英国前世界银行熟悉经济学家斯特恩作出的《斯特恩报告》,它就是以气候科学为基础,用“成本-效应分析”的方法对欧盟提出全球2摄氏度升温限加以论证,并呼吁各国迅速采取切实可行的行动,尽早向低碳经济转型。我国学者王冰妍以上海为例,利用LEAP模型对“零方案”情景和低碳发展情景下的能源消费及大气污染物排放量进行了预测,指出实施低碳发展不仅能缓解能源供应压力,还能明显遏制本地大气污染物排,低碳发展对中国中长期能源建设具有显著的多重作用。王毅指出,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应该积极地发展低碳经济。一方面,探索低碳发展之路不仅符合世界能源“低碳化”的发展趋势,而且也与我国转变增长方式、调整产业结构、落实节能减排目标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具有一致性。从另一角度看,中国如果不能尽快实现包括低碳化在内的发展方式的转型,将会面临更多的风险。
  (二)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现状分析
  我国作为经济大国,同时也是碳排放的大国。2007年我国人均CO2排放量已达4.57t,已超过世界人均4.38t的排放量。
  我国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要走低碳经济发展之路,国际化低碳环境和国内“十二五”期间绿色发展的社会背景为我国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机遇,同时也面临挑战:虽然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法规,但是制度还不完善,有些并没有付诸实施,并没有引起企业以及社会各界对高耗费、高污染的重视,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一时还难以转变。虽然很多企业以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低碳技术的开发上面,但是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难以承担高额的研发费用,特别是对于一些小型的制造业企业,目前主要还是靠价格战取胜,以低碳技术为优势的企业相对还很少,难以形成规模,难以参与国际竞争。同时,在我国以GDP为主要经济发展参考指标的影响下,很多企业为了追求高收入,就以牺牲资源和环境为代价,只重视眼前利益,忽略长远利益的现象还比较严重。因此,要相对一个企业或者行业进行合理的评估,不仅需要参考经济利益,还要把其对环境的贡献纳入考核的指标,尽快完善企业的碳信息披露制度,规范碳信息披露程序。
  三、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会计问题研究
  根据科斯定理,如果不存在交易费用,碳排放权不论赋予谁,权利义务双方都能形成一致意见,得到相同的结果,但现实中,存在着一定的交易费用,这就使得对碳排放权和交易权的合理规范化显得相当重要。目前,我国对碳排放权和交易权主要存在会计归属、计量和信息披露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碳排放权的确认和计量问题
  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进行交易,是否应该确认为企业的一项资产,应该确认为何种资产,何时以及如何确认该项权利的收入和支出。虽然碳排放权是一项无形资产,但是与普通的无形资产又有所区别,一般我们以一项资产未来能为企业带来的经济利润作为该项资产的价值,而碳排放权所能给企业带来的利益是一种无形的,不能用利润指标进行衡量,更多的是一种外部效应,只能用非财务指标进行衡量,这就造成对其价值的计量存在一定的困难。企业发展过程中需要一定量的碳排放权,期初政府会根据经济发展和企业所处的情况分配给企业一定量的排放权,这时可以把该项权利作为一项无形资产进行计量;如果分配给企业的排放量不够,企业可以从外部购入一定量的该项权利,购入的成本作为无形资产的取得成本;如果企业拥有的该项权利过多,就可以对外出售,碳排放权此时作为一项资产,取得的收入作为企业的其他业务收入;对于企业尚未购买但是超出预定限额的部分,作为一项负债进行处理。因此,针对不同的情况,要分别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二)碳信息的披露问题
  会计期末,在企业财务报表上应否披露企业的碳信息权?如果要披露,那应该披露哪些信息呢?碳排放权和交易权会计处理方式的不同对财务报表有什么影响呢?随着减排问题日益提上各国国家战略的高度,对碳信息的披露可以反映一个企业的经营状况以及对社会的贡献程度,如果对环境有正的外部性,可以提升企业良好的形象,促进企业的发展。碳信息的披露可以使得更多的利益相关者了解到碳信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也越来越重视企业关于碳排放方面的报告,低碳经济下企业财务报告必须披露碳排放的相关信息。
  对于能够购入或者通过其他渠道获得碳排放权和交易权,企业可以在资产中进行单独列示,作为一项无形资产;对于出售该项权利所得的收入可以单独列示;同时在财务报表的附表中进行说明,解释该项收入或者支出的具体内容,并解释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对于不同量化的指标,比如企业实施一项新技术之后对环境以及社会产生了什么样的正外部效应,这可以通过一些证据进行说明,并在财务报表附表中进行单独列示。对于一些对能源依赖性较强的企业或者行业,可以单独编制碳信息披露报表,列示各项信息,以便于社会各界更好的了解企业的碳足迹。
  四、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建议
  (一)宏观层面
  政府应切实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出台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立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体系,建立生态环境评价体系和补偿机制,强化企业和全社会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发展和完善各个行业和主要产品的能源效率标准规范,建立各行业、企业不同产业部门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限额标准,将低碳经济意识融入到企业经营和管理中。会计最重要的职能在于向利益相关者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建立完善碳排放权交易会计系统,规定碳排放权的会计记录、计量和信息披露,对企业经济效益的衡量不能仅仅以利润为指标,还要把企业的碳排放指标和对社会的责任考虑在内,增强企业的环保意识,推进我国经济低碳可持续发展。


  (二)微观层面
  企业要增强自主创新意识和能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大知识产权的研究和开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减少对能源的消耗,逐步向资金、技术密集型转变。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开发新能源,企业要客观、准确、及时的披露自身碳排放量,采取措施减少碳排放量,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我们需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环保意识,使之顺利实行碳排放权交易会计统计,对外披露企业的环境信息成为企业的自主选择。为此,有必要提高企业环保意识,使保护环境成为企业的自觉行为。
  随着气温越来越高,温室气体排放问题日益显著,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也越来越总是企业关于碳排放方面的报告,在低碳经济下企业财务报告也必须披露碳排放的相关信息。因此,低碳经济也将会成为我国未来经济发展的一个目标。
  
  参考文献:
  [1]Ang BW. The LMDI Approach to Decomposition Analysis:a Practical Guide.Energy Policy,2005(33).
  [2]IPCC. Climate Change 2007:The Physical Science Basis. Contribution of Working Group I to the Fourth Assessment Report of the Inter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Cambridge University,2007.
  [3]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 World Energy Outlook 2007:China and India Insight. OECD/IEA,2007,Paris.
  [4]McKinsey Global Institute. The carbon productivity challenge:curbing climate change and sustaining economic growth. McKinsey Climate Change Special Initiative,June 2008.
  [5]张坤民.低碳世界中的中国:地位、挑战与战略.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3).
  [6]陈诗一.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经济研究.2009(4).
  [7]金乐琴,刘瑞.低碳经济与中国发展模式转型.经济问题探索.2009(1).
  [8]任力.国外发展低碳经济的政策及启示.发展研究.2009(2).

推荐文章
精彩图文
美味小果子——无花果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