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主页 > 环保作文 >

低碳经济:传统工业企业转型的必由之路

时间:2017-10-19 01:07 来源: 作者: 点击:

  低碳经济:传统工业企业转型的必由之路

  ——以柳钢为例

  摘要:认为传统工业企业在艰难转型的过程中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实现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为此,摒弃原来的粗放式增长方式,毫不动摇地走低碳经济之路。在分析传统工业企业转型道路上遇到的两难困境基础之上,然后以柳钢通过实施循环经济成功华丽转型的典型案例而带出几点启示。

  关键词:低碳经济,循环经济,传统工业企业,柳钢

  当前,中国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中,作为工业经济重要组成部分的传统工业企业正面临着转型的巨大机遇和挑战,如何实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转向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问题。胡锦涛同志在2003年7月28日的讲话中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科学发展观,它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1]。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为传统工业企业的转型指明了正确的方向。要贯彻落实好科学发展观,要实现国民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首先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入手,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2]。传统工业企业当务之急是寻找出一条发展循环经济、低碳经济的正确道路出来。

  一、从粗放式到低碳经济

  所谓粗放式经济是指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靠能源资源的高投入、高消耗来拉动的,有的甚至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自改革开放以来的三十多年,中国的经济增长可以说主要就是依靠这种方式来推动的。虽然说这种经济增长方式早在前些年就有许多人主动站出来纷纷指出它的诸多弊端,呼吁、抵制甚至是摒弃它,提倡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主要依靠资源消耗少,以技术创新来驱动发展,但是,一直到现在,中国经济粗放式发展的模式依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如果这种发展方式或经济增长模式没有大的改观,那么可以预测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将难以为继。

  所谓低碳经济,是指在可持续发展理念指导下,通过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产业转型、新能源开发等多种手段,尽可能地减少煤炭石油等高碳能源消耗,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达到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双赢的一种经济发展形态[3]。低碳经济的实质是能源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开发、追求绿色GDP的问题,核心是能源技术和减排技术创新、产业结构和制度创新以及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目标是为了减缓大气中CO2浓度的增长。它的重要意义在于,一方面是积极承担环境保护责任,完成国家节能降耗指标的要求;另一方面是调整经济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益,发展新兴工业,建设生态文明。这是摒弃以往先污染后治理、先低端后高端、先粗放后集约的发展模式的现实途径,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

  二、转型:传统工业企业的两难困境

  传统工业又称夕阳工业,是指国家的整个工业体系中,其地位逐渐下降的工业部门,主要是传统的基础工业。即使被不少经济学家称为夕阳产业,但是,这只是相对的,它们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占据国民经济的主要地位。只要不断通过引入、采用新技术,对其进行改造,提高生命力,是传统工业继续发展、适应工业现代化要求的重要途径。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大国来说,大多数传统工业企业的转型都面临着一种两难的困境:一是投入与产出的矛盾。传统工业企业实施节能减排,降低碳的排放量,必然需要通过引入、采用新的节能技术来改造整个的生产流程,而新技术企业自身基本上不能发明创造出来,只能是投入大量的资金去购买别人的主要是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无形中会增加负担。问题是大多数企业生产经营者都会产生这样的顾虑:投入那么多人力、物力、财力,究竟能够得到多少的利润回报呢?事实上,除了有少数企业获得收益外,大多数企业是入不敷出,多多少少打击了他们的积极性。如果不是当地政府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节能减排硬性任务,企业一般不会主动去做这些事情。二是GDP减少与政绩的博弈。传统工业企业要走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除了部分采用新技术、新设备降低能耗之外,相当大的一部分生产设备、生产环节甚至整个企业都有可能会被停产、关闭,不要说企业自身不愿意,地方政府、官员出于当地整个经济社会发展稳定的大局考虑也是很不情愿的,不但GDP减少,下岗、失业工人如何妥善安置也是很头痛的事,搞不好发生什么乱子自己的乌纱帽也不保。

  三、柳钢:低碳经济之路越走越宽

  广西柳州钢铁集团是一家具有五十多年历史的老牌国有特大型钢铁生产企业。没有人会想到,就是这么一家无论是从职工人数(包括主业和非钢产业约三万人)还是销售收入(2011年实现550亿元)都名列广西第一的大型国企(也是华南地区最大的钢铁企业),在十多年前(1998年之前,产值十几个亿)还是一家包袱沉重,连年亏损,污染严重,人员大量流失的企业,短短十几年时间整个企业的面貌竟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连续摘掉了“亏损企业”、“污染大户”的帽子,获得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丰收,这其中的奥秘何在?我们认为这是柳钢集团的全体员工和领导坚持科学发展,实施高强度的技术改造(共累计投入技改资金一百多亿元)是企业完成脱胎换骨的根本,而以壮士断腕的气概果断淘汰落后设备,关停、关闭污染源。

  柳钢的低碳经济之路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1.以废治废。炼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硫,但目前国内成百上千座炼钢厂产生的二氧化硫还没有找到治理的良方。但柳钢人没有等待,创造性地用焦化炼焦过程中产生的废氨进行脱硫,这种“以废制废”的新思路在国内还是首创。这套投入5 000多万元的氨法脱硫工程自运行以来,一年脱硫出来的硫酸氨有500多万元的经济效益,每年可以削减二氧化硫1 600吨~4 000吨,这样可以大大削减柳州的二氧化硫,改善空气质量。脱硫出来的产品就是化肥,又不会造成二次污染,“以废制废”,达到循环经济。

  2.增产不增水。钢铁企业是用水大户。柳钢按循环经济要求,推广应用节水新工艺和新技术,在主要生产厂建立完善工业废水处理系统,投资2.3亿元建起废水处理设施38套,提高水重复利用率,减少新水用量。投巨资对原1、2、3号炼铁高炉进行了煤气除尘技术改造,用干法除尘技术替代传统湿法除尘技术,每年节约生产用新水900多万立方米。新建设的高炉全部采用干法除尘技术,节约了大量生产用新水。棒线厂投资300多万元,配套建设水处理系统,使工业水循环利用率达到96%以上,年节约新水量4 800多万立方米。为实现工业废水循环利用,投资6 500万元建设工业废水集中处理站,日处理废水量达10万立方米,大部分外排工业废水,特别是冶炼单位排水将集中处理循环使用。“十一五”期,达到吨钢新水耗6吨以下、工业水循环率达95%以上,吨钢新水耗14.9立方米,实现了增产不增用水的目标。

  3.负能炼钢。钢铁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转炉煤气、高炉煤气和焦炉煤气。1999年以前,柳钢的燃料一直是煤和重油,高炉煤气和焦炉煤气的利用率极低,大部分通过烟囱向高空排放,污染了环境不说,还造成能源极大浪费。柳钢不断提高焦炉、高炉、转炉煤气的回收量和利用率,组织专家进行技术攻关,投资数亿元改造加热炉和建设煤气综合利用设施。一座投资1.2亿元,装机容量为72MW的热电厂,利用富余放散的高炉煤气来供热发电,每年可增加供电4.23亿度,节约58.43万吨标煤。另外,轧钢加热炉以气代油,总用煤气量折回标准煤为13.67万吨,折回重油9.57万吨,效益约2.8亿元。目前,柳钢实现了以气代油,无油轧钢,使重油耗量为零。公司所有工业炉窑和电厂锅炉均以冶炼副产品煤气为燃料,节能效果显著。煤气循环利用,每年减支、增收约3.9亿元。

  4.变废为宝。固体废物循环利用,使昔日废弃的钢渣、废渣变成了今日的生产原料。柳钢与台泥集团联合投资1.2亿元开发高炉废渣、水渣,将其加工生产成超细粉用作水泥的掺合料,年消耗高炉废渣量达到80万~90万吨。利用高炉废渣加工生产出的超细粉,各项技术指标不仅完全达到国家标准,而且与普通硅酸盐水泥相比,具有强度高、耐磨、耐腐蚀等一系列特性,非常适用于水利、道路、港口等特种工程。这一技术被国家建设部定为建筑业十项新技术之一、属国家推广的高科技绿色环保型产业项目。

  2010年,柳钢在循环经济方面就实现营业收入14.37亿元,利润总额4.69亿元。共回收煤气202.09亿立方米,利用回收煤气、余热和余能发电26.1亿千瓦时,生产硫酸铵化肥5.76万吨,生产销售高炉水渣382万吨,处理回收钢渣116万吨,回收再生水4 615万立方米。吨钢综合能耗同比下降33kgce/t,相当于同比实现节能量33.03万吨标准煤,同时减少废水排放17万立方米、废气156万立方米、粉尘1 491吨、二氧化硫9 800吨[4]。

  四、启示

  柳钢向低碳经济的成功转型给传统工业企业的发展带来了不少启示:首先,必须始终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坚持统筹兼顾;其次,必须正确处理好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任何情况下都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谋取个人私利;再次,必须善于引进、吸收、消化新技术来改造传统生产环节,淘汰落后生产设备,同时要注意根据企业自身状况量力而行,超过承载能力的技术改造项目应慎重选择;最后,必须具备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只要是有利于减少环境污染,有利于社会公众身体健康的事应坚决把它做好,即使自己受损失也毫不动摇。

  作者简介:覃秉金(1963-),男,广西南宁人,讲师,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冯新宇(1973-),男,湖南湘潭人,讲师,硕士研究生,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

  参考文献:

  [1]胡锦涛总书记在全国防治非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N].新华社,2003-08-19.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全文)[EB/OL].新华网,2011-03-17.

  [3]2003年英国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Z].

  [4]柳钢的循环经济之路[N].柳州日报,2011-05-15.

  (作者单位: 柳州职业技术学院思政部)

推荐文章
精彩图文
美味小果子——无花果
热门文章